37000cm威尼斯|(中国)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不满华为,奇瑞副总“愤而辞职”,为什么华为搞不定大厂?

【发布时间:2024-02-05】
做生意,不是闹脾气,华为想要搞定更多的大汽车厂,光靠技术是不够的。

奇瑞爆出猛料。

一名奇瑞副总裁因不满华为,“愤而辞职”!一时间,华为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。根据曝光的部分聊天截图显示,该副总离职的主要理由有三个:

一是,华为不尊重奇瑞,单方面严格要求奇瑞,按照华为的质量体系生产制造智界S7,而对奇瑞提的要求,消极配合。

二是,华为粉丝与华为旗下自媒体账号,将智界S7难产的黑锅,单方面甩到奇瑞头上,功劳是华为的,锅却要奇瑞来背,不公平。

三是,华为不愿意对奇瑞开放基本的软件刷写版本,就连试驾车也要华为员工亲自刷写,直接导致了智界S7的生产大规模延迟。

这三大理由,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。首先,华为不尊重奇瑞。在队长看来,这十有八九是一种重大的误解,是国有大车企对华为高效率模式的不适应。华为公司主张的是一种“狼性”的公司文化,这种“狼性文化”深深地根植于华为体系。

但奇瑞作为一家老国企,不可能像华为一样,全程高效率执行。国企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审核管理,国企的领导也不可能卑躬屈膝地去围绕华为转圈圈。

赛力斯刚跟华为合作时,也出现了这种情况。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:不适应。赛力斯是怎么熬过来的呢?核心就在于思维转型。不要再把自己当领导,不要动不动就指挥别人,一切以目标为导向。赛力斯的领导统一放下身段,接受华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生产指导,整个赛力斯各大领导层,都围绕华为来转,全力配合华为,把车造好。因为华为已经把订单卖出去了,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地交车,这个锅一定是赛力斯来背。

但奇瑞不同,赛力斯是靠华为起死回生,而奇瑞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油车出口大厂。凭什么让奇瑞的领导,去围绕华为转?在队长看来,这个离职副总提出来的“华为不尊重奇瑞”,大概率是“华为员工不尊重奇瑞的领导”。

奇瑞是主场,华为是客场,凭什么把主动权交给华为?这是一众国有大车厂都不愿意的。为什么上汽拒绝华为灵魂?为什么广汽终止华为智选车合作,把华为降为供应商?为什么阿维塔的控股权要掌握在长安手里?华为再牛逼,它也是一家私营企业。在国有大车厂面前,是不允许华为拿走主导权的。

国有经济占主导,私营经济打辅助,这个是由基本国策决定的。做生意,不仅要看实力,还要看背景。

很多人认为,国有车企应该降低身段,去配合华为,而不是华为降低身段,去配合国有车企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华为要把智选车业务做大做强,就必须闯过这一关,不能期待大型国有车企都跟赛力斯一样,把主导权完全交给华为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
奇瑞自己的基本盘不小,对华为的依赖度非常低。奇瑞也没想到,自己的海外市场能打得这么顺利,把奇瑞出口推上了中国自主第一的席位。这个情况跟广汽很像。在埃安销量没有起来之前,广汽埃安是打算做一款华为智选车的。但是,广汽埃安月销突破3万辆以后,迅速砍掉了华为智选车业务,自己单飞了。

为什么这些车企都不愿意主动拥抱华为?根源在于,成本!

汽车不像手机,找一家代工厂,量产一款手机,上千万的资金砸下去就可以了。可如果要量产一款汽车,并把它卖出去,动辄就是十几个亿,甚至几十个亿的资金投入。在生产端,车厂成本太大,风险太高,而华为这种技术合作方,是轻资产的,卖不动,顶多就是合作结束,风险要低得多。

这种“品牌主导权交给华为”,“成本和风险却由车企扛”的合作模式,很难去达成平衡。这也是代工模式,在汽车行业没有生存空间的原因。工厂投资太大了,风险太高,而代工厂的利润又太低,生死完全握在品牌方的手里。像新势力中的特斯拉、小米、恒驰、蔚来、理想、小鹏等,全部都选择走向自研自产自销。

这种成本与风险的不对等,才会不断反复地出现裂痕。为了与华为竞争,德国博世集团直接喊出口号:“博世绝不争夺车企主导权。”为什么博世要这么说?因为它看清了华为的软肋,它这话就是讲给车企听的。

至于后面的两点,华为粉丝和自媒体账号把锅甩给奇瑞,华为不给软件刷写版本,这个都是很小的事。赛力斯也经历过,但并不影响问界M7的大卖。智界S7产能的下滑,不在于华为,而在于奇瑞自身。

奇瑞现在自己是出口一哥,产能必然优先供应给星途、捷途、奇瑞等自有品牌。这也是华为不愿意自建工厂,所必然面临的窘境。华为不能把奇瑞当做赛力斯,赛力斯愿意的,奇瑞不一定愿意。这种磨合需要双方去寻找一个舒服的距离感。

做生意,不是闹脾气,华为想要搞定更多的大汽车厂,光靠技术是不够的,人情世故也很重要。

-转自36氪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