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000cm威尼斯|(中国)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当代职场人:用头做工作,用脚学情商

【发布时间:2022-01-06】

你知道什么样的人,在生活中最不讨喜么?

答,低情商

前一阵儿,一段“高情商vs低情商”的短视频在网上爆火,这种对比式的说话方式,也竞相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模仿,举个例子:

低情商:你可太丑了。

高情商:你好像正月十四的月亮,有一种残缺美。

怎么样,是不是听起来有一点阴阳怪气……

当然这只是个极端的段子对比,但是在生活中,相比于低情商的谈话,高情商的说话艺术总是会受人欢迎的。

1 什么是情商?

提到情商这个词,我想先问一下在看文章的各位,你真的了解什么是“情商”么?

根据百科官方给出的解释,情商(Emotional Quotient)通常指的是情绪商数,它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。

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认为,情商由自我意识、控制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种特征组成,同样情商包含我们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信息传递,也就是我们所指的“社交技巧”。

对于职场人来说,这种技巧体现在同事间的沟通、协作、以及处世之道上。

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,则更多表现在领导力、管理、以及日常的沟通效应上。

所以在这其中,能否说出得体却又意义清晰的话,同时舒适又不失尴尬的程度,则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。

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近期发表的一篇元分析里,他们提到了2001-2019年期间70个衡量高校学生情商的研究。

发现近17000人的调查里,过去的20年人们的情商在不断的降低

这种降低是评估了情绪幸福度、自控力、情感能力以及情感沟通等四个维度得出的结果,这份元分析也给出了一定的说明:

幸福度、自控和情感能力会在时间的影响下显著下降;

样本中,女性比例越多,情商下降程度越低;

 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对于情商的降低有一定的关联性。

因为情商调查的数据复杂性会受到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,虽然分析没有给出肯定的结果,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份分析中推断出:

女性在一般情况下情感及共情能力更高,所以情商相对来说较高;

被社交网络替代的真实社交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,促使了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与摩擦,带来幸福感下降和情感能力缺失。

作为社会性动物本身,人类的原本的沟通以及行为模式都是以熟人社交为主。

当面向虚拟网络走进陌生社交后,必然会对自身的情绪调解、社会关系、归属感等产生冲突,这也是情商下降的原因之一。

不过面对情商下降,我们同样也有解决办法。

2 说话也是一种情商技巧

如何简单却又有效的提高情商,最恰当的方法就是“合理的说话”。

作为主持界里公认情商巅峰的蔡康永,曾经出过一本关于讲话艺术的书,叫《说话之道》。由此可见,讲话对于情商是有多重要。

不过,对于职场人来说,日常能够做到以下三点,就能够保证基本印象了:

避免对他人的事情过多的评论;

不要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;

在沟通时,尽量懂得忍让。

那么具体表现应该是怎么样的呢?我来分别举几个例子。 

在我之前的工作中,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。

一位同事之前邀请大家到家里作客,当大家在吃饭的时候,其中一位同事却对当天的餐食颇有言辞:

比如这道菜还没自己做得好吃,吃螃蟹就应该吃澄阳湖的,你家的碗筷样式太老了…...

总结起来就是“这顿菜你做的不满意,不符合我的口味标准”,最后也搞得大家满面尴尬。

这种事件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大多数也都被披着一层“为你好”“给你提供建议”的名义,如果你生气就是“不识抬举”,回怼就是“没礼貌”

有句老话叫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

很多情况下发出意见的人觉得自己是“说话直”,才让别人陷入尴尬的境地,但实际上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来看,你让我不舒服了,就是你的问题所在,也就是“低情商”。

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事件、角度不同,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不尽相同,当你对他人漫无目的指责只会体现你的没有修养,想要做到“高情商”,就要先站在对方的角度,去理解和分析问题

同样的,在这件事件中,同时对于餐食的“比较”,也会引起邀请者的不适,这种不适不是源于餐食的不合胃口,而是来源于对自己做菜好吃的优越感,在特定场合下也会成为自己满足心理的来源。

举个例子,这就好像你熬夜做了三天的PPT,同事一句话就否决“PPT谁不会做呀,我一天能做好几个”,气氛瞬间冷场。

孟德斯鸠有一句话:“品德,应该高尚些;处世,应该坦率些;举止,应该礼貌些。”

当一个人把刻薄当成率真,把漫不经心归于耿直,那么他可能就是“低情商”的代表了,甚至可能会以此和同事、身边的朋友产生隔阂。

所以,管住自己的嘴,不去贬低他人,也是高情商的表现。

另外,被贴上“低情商”标签的还有漫无止境的争吵

当两个人在沟通出现分歧,甚至是吵架冲突时,我们可以仔细回想下是不是有这种想法的诞生: 

1. 两方的争执让我很不舒适,我希望在这件事或者其他事件上使他受到惩罚,作为情感交换,我会更舒适些。 

2. 他是我的朋友,所以当出现问题时他应该更多的替我考虑,而不是一昧的职责。 

作为第三视角,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显现,而这种想法也是较为“低情商”的处理方式。

这样说明,当两个人在争执时,情绪都处于比较激动的状态, 这种争执 可能会使冲突升级甚至情感破裂。长久而言,你可能会后悔 。 

理性却又高情商的做法,应该是先思考清楚问题的争执点及原因,双方再进行坦诚的交流。

比如: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?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件事?如果下次还有,我们应当如何避免。 

说到底,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并对他人稍加理解的人,才能成为“高情商”者。

3 有效沟通,掌握分寸

“高情商”很重要的一点是“有效沟通”。

这种有效沟通不仅包含共情能力,也包含了信息的传递。

比如,你在共情的同时接收到对方的情绪处于什么样的状态,在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话术去表达信息更加有效,做个选择:

同事A想给同事B提出一个比较紧急的文件方案的修改需求,但同事B正处于家人离世的悲伤中,那我们应该采取那种方式比较可行呢?

A. 直接给出方案继续求,并规定好修改时间;

B.和B简单沟通下家庭现状,表示遗憾,再阐述B是否能够协助工作;如不能,是否有其他的解决方案。

对于我来讲,我会选择后者,当然也会有朋友说工作中,同事就是简要的互利互惠关系,没有必要过多的社交,A就很好。

当然,A的方式看起来的确很理性,效率优先,沟通清楚,但在《奇葩说》上辩手有一个观点“绝对理性的背后是相对冷漠”。

这种看起来“理性至上”的沟通方式,往往损失的是人脉和情感,以及落下“低情商”的口碑。

如果想要长期的与同事或者身边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,还是要在社交上多加思考才是正确的,另外在沟通时也记得考虑:

我是否将他人放在平等的关系上在沟通?

当我是对方时,接收信息的感受是怎样的?

以对方的经验来讲,更擅长或者沟通更高效的样子是什么?

考虑清楚这些,你就能成为一个“高情商”的人了。

写在最后

人际关系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,但做得好也是很舒适的一件事情。

它需要你长久的累积,需要不断去观察和感受世界,而这个过程也会让你不断的成长。

当你真正做到“高情商”准则的时候,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可爱或者有趣的事物存在的。

毕竟,世界是存在联系的,能够撬开联系这扇门的金钥匙,可能就是“情商”之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转自-36氪

Baidu
sogou